
“X世代、千禧一代、Z世代”是历经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几代人。在此期间,通信技术迅猛变革,无线通信设备从早前的“寻呼机”,发展成如今人们必需品的“智能手机”。
哔哔!无线寻呼机的出现
在手机商业化之前,“X世代”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无线寻呼机,它也叫“BP机”。作为一种小型接收器,它能接收无线传输的信号,并通过声音、振动或发光来进行提醒。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其中,广为人知的带有号码显示系统的无线寻呼机于1984年正式推出。“有事就呼我”一度成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口头语。
“回忆杀”:那时的号码语言
000:请回电
200:有事速归
300:深表谢意
666: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P机成为对移动通讯时代最早的见证,大街上,只要听到哔哔声,就会有人冲进公共电话亭。在公用电话中输入来电号码,即可收听语音留言。通过号码传递信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号码语言”文化。
再到后来的汉字BP机,让用户不用满大街找电话就可以知道呼叫内容。随着价格的一再降低,到上世纪90年代末,BP机已经是一个普及化程度很高的产品。
梦寐以求的技术:个人通讯服务
1987年移动电话进入中国,成为加速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手提电话也叫“大哥大”,是一种只能拨打电话的手机,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即使它如此不便,人们还是认为它比公用电话方便,因此大受欢迎。但当时“大哥大”非常稀有,不仅价格昂贵,还很难买。
到了九十年代,数字手机出现,这种手机使用GSM网络,瞬间靠着技术抢占了眼球和市场。手提电话在2001年彻底消失,“大哥大”成为历史。
数字手机携带方便,使用轻松,拥有较为合理的售价,带动了手机普及。
互联网和社交聊天软件
2000年,随着高速通信和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电话调制解调器的网络聊天,变成基于互联网的社交。22年前腾讯的OICQ(QQ前身)开始风靡全国,打开了网络聊天的新局面。
按条件匹配网友,利用互联网与便利的聊天软件,将人与人联系了起来。与多年旧友重新联系,与网络上的陌生人搭建新友谊,聊天变得更加有趣。
随着通讯速度的加快和PC功能的改进,出现了以往从未出现的多媒体聊天文化。比如视频聊天,使用“视频”(不仅仅是文本)进行通信。深受用户喜爱。
智能手机开启新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聊天文化出现分化,即手机聊天和PC聊天并存。2010年以来,技术发展的中心从PC转移到包含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网络聊天也从PC转移至移动设备端。结合了短信(SMS / MMS)和SNS特点的移动通讯App越来越流行。
期间,人们使用WCDMA通信网络的智能手机便可以进行视频通话。CDMA技术开始增加视频通话功能,多媒体通信增强了语音通话和文本传输。三星电子推出Samsung 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全球移动通信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超连接时代:5G、人工智能、物联网……
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IT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比如有益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最大化生产率的智能工厂和高效便捷的智能家居。随着5G发展,数据传输速度提升,只需几秒,我们便能下载完成一部电影。
并且,我们曾经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事物变成了现实。通过5G技术,前沿的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许会像电影《她》(Her)里所表现的,爱上一个人工智能“角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互动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从模拟通信服务到5G技术,通信技术不断演进,每一代通信技术都衍生出相对应的“聊天文化”。未来,仍将有新的通信技术出现,人们也会创造出新的聊天文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
345 厂家供稿
-
470 互联网
-
297 厂家供稿
-
363 厂家供稿
-
305 互联网
-
396 厂家供稿
-
340 厂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