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农逐年流失,难题怎么破?——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多举措稳烟农促增收
287 [ 互联网 ]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对烟叶产业依赖度逐年减弱,青壮年烟农逐年流失,烟农队伍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稳定烟叶产业发展压力凸显。

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解决“在哪种烟、怎么种烟、谁来种烟”的问题,精准把脉、细处着眼,从种植布局优化、机械化作业、科技成果转化、种植主体培育、专业化社会服务、优化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保证了烟叶种植的稳产提质。

土地有效流转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

目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小农户仍然在乡村中占据农业经营的主体地位。耕地资源缺乏,土地细碎化、耕地规模过小已严重制约了烟叶现代化种植发展。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利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反租倒包”让土地“小变大、短变长、弯变直”实现了烟叶种植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郭阳是洛南县古城镇的种烟大户,因为种植烟叶脱贫致富之后,心心念念地想着扩大种植规模。“以前想种地,得从其他村民手里流转,村民的思想工作不好做,还容易产生纠纷。”

古景烟站站长秦永红介绍,单家独户的流转方式,存在效率低、集中度不够的问题。2022年,在烟站和合作社的共同推动下,洛南县烟区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经营权交易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进土地“反租倒包”,按照“先集中、后流转、再付费”的流程,实行“房产中介式”的土地流转。

以古城镇寨子村为例,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以持平于市场的价格从村民手中集中流转土地1049亩,土地流转期限均在5年以上。依托烟草行业的土地集中流转补贴政策,烟农以低于流转价格40-60元的标准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承租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

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集中流转烟田4万亩以上,流转周期普遍5年以上,最长达20年,配套完善烟基建设项目,为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通过土地流转并配套完善烟基建设项目,高标准推进烟叶集中连片种植。这样既优化了烟田布局、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推动了烟农降本增效,同时也有利于粮食种植和其他经济作物的规划发展。”洛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黄金辉介绍,“我们在景村镇八一村烤烟产业综合体分区规划实施了红仁核桃、北美冬青、蚯蚓粪有机肥、红枫苗木、生物质燃料和中药村种植等产业,以烟为主的同时进行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流转让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建设成为了可能。近年来,陕西各地烟草部门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以烤烟千亩村为平台,探索构建“以烟为主、多业协同”的“烟叶+”产业集群,有效产业融合发展的烟区产业综合体。

伴随着产业综合体的建设,农业劳动力的组织方式“更集中、专业化”。比如汉中、安康、商洛等多个烟区为烟农提供“烟叶托管”服务,利用专业化服务队伍,将当地闲散劳动力整合起来,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之后,向种植主体提供综合服务或者部分种植环节的服务。

“产业综合体建设助推农村改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把农产品变成商品、田园变成景区,走深走实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从而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宝鸡盛大烤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让产业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过去种烟是真苦!”安康市旬阳市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回忆过去。“一到开春,不是拉牛耕地,就是进城运肥料,什么都是靠人力!采烟、烤烟才是最累的时候。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就没睡过整夜觉,得不停地起来看看烤房的温度。稍有不慎烟烤坏了,一年的辛苦白忙活了。烟叶子都是用汗水磨出来的。”

脱贫攻坚以来,高山深沟中修通了村组公路,架设了高压电,完成了引水工程,新建了小学校舍,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今天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说起现在种烟,陈分新十分感慨,“现在除了采摘,育苗、移栽、烘烤等环节都几乎不用人工了,一边在烟地里采烟一边在手机上观察烤烟,再也不用半夜爬起来看温度了。”

安康烟草按照“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全程机械化”的路子,充分调动烟农积极性,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成本高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统”起来,实现“种植在户、服务在社、提高效率”。

“苗好一半收”。陕西各烟区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漂浮”“湿润”等集约化育苗方式,育出来的烟苗大小整体一致,根系发达,移栽后生长快、病虫害发生率低。合作社的育苗大棚,全部实行专人负责、专班指导、专业操作、专项督办,为烟农提供优质壮苗。

安康烟草开发的“烟技通”手机App平台,对生产环节中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烟叶烘烤、病虫防治等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对生产管理合同签订、物资管理、技术员签到、签退、地图轨迹、工作日志、公告发布实施痕迹化管理,让烟农真正实现“一部手机种好烟”。

而在商洛洛南烟区,从烟叶产、收、调、技术服务、物资供应全过程已经实现了“互联网+”烟叶生产经营信息化管控体系。

种烟大户李永平说,现在交售烟叶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赶个大早排队,像赶集一样人山人海。现在只用提前在手机上预约,到预约时间过来交售烟叶,预检登记、验级、过磅、入库,就像到银行办业务一样,很方便。

黄金辉介绍,烟农信息都已经录入系统里面,烟农刷身份证,系统随机安排分级小组和收购线,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为干预的“人情烟、后门烟”现象,实现了公正公平收购。

“近年来,陕西烟草专卖局(公司)已着手探索‘智慧烟田’实现途径,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及监测系统,开展降雨量、风速、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等烟叶生长环境的远程监测,试点开展了无人机植保,运用物联网技术探索开展烟叶远程智能化烘烤,建设智能化收购、智能仓储项目,全面提升烟叶生产经营信息化、数字化水平。”陕西烟草公司烟叶管理处负责人雷学锋介绍。

种植主体培育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中成片了,宜机化程度提高了,规模化经营让烟叶产业效益与日俱增,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加入到了烟叶种植队伍当中。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又回村里种地,更没有想到种烟让我变富起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街道柳树洼村的烟农王飞,2008年辞工返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管家里的烟田,一边种烟一边学,从品种到施肥起垄、适时移栽、大田科管、结构优化、采收烘烤、初分保管,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认真钻研。

他及时向技术员和专家请教,适时施肥、喷药,保障烟株的健壮成长;他善于学习,借助手机、电脑搜索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他自行摸索的烟株“高培土”“大蒜套种”技术,有效解决了烟株多病、多虫、根黑腐等问题,在烟区受到了广泛推广。

从最初的18亩,到30、60、80亩,再到如今的100亩,逐渐掌握种植技术的王飞稳定扩大种植规模,收益也一年比一年好。

在王飞的影响和带动下,柳树洼村8名“80后”“90后”青年陆续返乡种烟。在洛南县,返乡青年已经成为了烟叶种植的新生力量。

“加速培育懂技术、有文化、善管理、会经营、守诚信的新型职业烟农是稳定和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商洛市烟叶高级农艺师穆耀辉表示。

商洛市烟草公司强化烟农户籍管理,结合烟农年龄、文化水平、对烟草的忠诚度筛选出合适烟农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洛南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股股长姜亚历介绍,洛南烟草建立了“金叶科技小院专家咨询室”,定期邀请专家团队过来进行现场培训授课。日常收集的烟农反馈的各种问题,通过网络视频在线联系,由专家进行线上指导。烟叶大田生产的关键环节,由专家进行现场实践操作指导。

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共计8415户烟农,其中职业烟农4412户,较“十三五”末增长1.75倍;种植面积25-50亩核心户2991户,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001户,两类主体种植面积占比达67.2%,已成为陕西省烟叶生产的主力军。

穆耀辉建议,下一步烟农培训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开展;结合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用烟农最能听懂的语言进行培训;根据烟叶淡旺季组织开展竞赛式培训,调动烟农学技术的积极性。未来,还希望带领更多烟农走出去,走进学校课堂,联合高校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据了解,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多个烟区开展“陕西烟草职业烟农内训体系构建与结果应用”项目研究。各个烟区依托本地高校,积极合作成立新型职业烟农培育基地,建立师资队伍,加快推动职业烟农培育。

(中经社陕西经济研究中心 薛娟)


Copyright © 2020 科技见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