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青春锻作风 扎根沃土砺初心
123 [ 互联网 ]

淬火青春锻作风 扎根沃土砺初心

——基层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三重淬炼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同浸透春水的犁铧,既深耕着基层政治生态的土壤,更培育着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的幼苗。作风建设不在宏大叙事中,而在主题党日的学习研讨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施工现场上,在防返贫监测核查的入户走访间。唯有将"学思践悟"融入"三农"工作,方能铸就新时代年轻干部的硬核作风。

一、铸魂:在思想淬火中夯实信仰根基

思想觉醒是作风建设的总开关,精神钙质决定行动力。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里痛陈"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弊端,将整顿文风与整顿党风紧密结合。这种历史经验昭示着:新时代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会海里的官僚主义",必须从理想信念深处培根铸魂。当某些干部仍深陷"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贯彻文件"的怪圈时,本质上是对群众路线的偏离,是政绩观错位的具象化表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二年来,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年均压缩会议36.2%、精简文件28.7%,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革新,更是对"江山就是人民"执政理念的躬身践行。删繁就简的不仅是文字和议程,更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压缩的不仅是会议时长,更是虚浮功利的政绩冲动。正是这种"削文山填会海"的实践,让制度约束升华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价值选择。

二、躬行:在振兴实践中锤炼务实作风

基层是检验作风的试金石。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渡期,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全国驻村工作队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超3000亿元,这背后是无数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的真实写照。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详细记录着:为解决砂糖橘运输难题,她带领村民在38度高温中连续15天勘察山路走向;为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她组织132户果农成立合作社,通过67次协商会达成利益分配方案。这种务实作风在新时代有了更丰富的实践形态:东西部协作中的"组团式帮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中的"网格化管理"、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链长制",都在将作风建设具象化为可量化的增收账本、可视化的项目进展、可感知的民生温度。作风建设不是虚空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户脱贫家庭的增收、每一项利民项目工程的建设中。

三、固本:在制度创新中培育清朗生态

“给群众端凳子的人,自己心里才有一杆秤。”作风建设治本之策在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在于让笼子通上民意的电流。宁波宁海"小微权力清单"的创新价值,在于构建了"四议两公开"的升级版——不仅将危房改造审批压缩至15个工作日,更通过"云监督"平台实现资金流向实时追踪;不仅规范低保评议流程,更开发"村务清"APP让外出务工人员可远程参与决策。数据显示,该制度实施以来,宁海农村信访量下降83%,集体资产交易溢价率提高22个百分点。当危房改造资金流向可追溯、低保评议过程全透明、民生诉求办理有时效,制度约束就转化成了群众心中的公平秤,权力规范升华为政治生态的净化器群众感受到的不只是服务效率的提升,更是党风政风的清朗。

从思想淬火的信仰锻造,到振兴一线的躬身实践,从整顿会风文风的"减法"到服务民生实事的"加法",从规范小微权力的"除法"到提升治理效能的"乘法",年轻干部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干部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征程中,既打磨着作风的“锋利刃口”,也收获着成长的“精神钙质”。当青春与沃土相遇,当纪律与初心共鸣,这片土地上必将生长出更多“枝叶总关情”的担当、“清气满乾坤”的答卷。(南昌市南昌县塔城乡)


Copyright © 2020 科技见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