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两轮融资,半年冲进第一梯队:傲意科技的灵巧手凭什么让苹果下单?
117 [ 互联网 ]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下的投资市场,“回归理性”再贴切不过。

与十年前PPT造车就能引发资本狂欢的景象不同,今天的投资机构更关注硬指标:可验证的盈利模型、真实的市场需求、可量化的技术壁垒。融资数量随之大幅下滑,据清科研究中心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VC/PE市场披露融资案例数同比下滑42%,创下五年新低。这种"资本寒冬"的体感在2025年仍在持续,项目估值普遍回调,尽调周期延长成为常态。

然而,在这样的极寒环境中,傲意科技却逆势完成"双连击":今年1月斩获近亿元B+轮融资后,4月又火速完成B++轮同等规模融资,两轮融资间隔仅3个月。

这家企业,究竟凭什么让投资机构频频青睐?

据媒体报道,在国内,傲意科技是少数同时专注于机器人与神经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企业之一,OHand智能仿生手正是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成果。基于自研的脑/肌接口技术,傲意科技打造了医疗级神经交互软硬件集成的基础设施平台,目前已获专利超80件,旗下产品还包括脑机接口OB系列、神经康复外骨骼ORF系列。

而基于在仿生手领域的技术积累,傲意科技在去年10月正式推出第一代灵巧手ROhad,该灵巧手主要面向具身机器人企业客户。

一经推出,傲意灵巧手就跻身国内灵巧手出货量第一梯队。据傲意科技创始人倪华良透露:"多家国际具身智能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其中不乏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直接发来采购意向。"

*傲意科技灵巧手ROH-A001

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抢占市场,关键在于成功破解了行业公认的“成本+系统参数+系统稳定性”不可能三角形。与业内多数厂商仍在“三角困境”中挣扎不同——或成本居高不下,或参数优化后系统稳定性却难以提升——傲意通过“搭建多场景SKU”找到了突破口。

其规模化量产的仿生手产品,分摊了研发和生产成本,让灵巧手得以平衡“不可能三角”。

具体来说,灵巧手可以复用傲意所积累的完整的解决方案。成本层面,五指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已实现完全自研,成本大幅压低,如空心杯电机的成本可从数千元的市场价,压至几百元。同时,灵巧手与仿生手分别覆盖机器人和医疗两大市场,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生产的边际成本的持续下降。

其次是系统参数,得益于刚性结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傲意一代灵巧手是6自由度方案,已满足大部分下游需求,且电机+连杆的方案在耐用性和重复定位精度上明显优于柔性材料的传动方案。其ROhand一代的手指静态承重最高达到10KG,全手掌承重更高达几十公斤,这一数据是采用柔性材料传动方案产品的3-5倍。刚性结构还使机械手达到±1毫米的重复定位精度,高精度操作成为现实——它能拿起一根绣花针,并穿入一根棉线。

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傲意科技已经有过单批次千台以上手型机器人的量产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也成为了市场上少数具备批量生产经验的厂商。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稳定性,傲意正在珠海建设自有工厂,新厂房即将投产运营。未来从部件生产到成品组装测试都将在自有工厂完成,这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通过这套组合拳,傲意实现了三大维度的平衡,这意味着傲意能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持续为下游厂商提供高性能且品质稳定的产品,从而快速打开市场。

*傲意科技灵巧手ROH-A001

而打开市场只是第一步,傲意还将持续迭代其灵巧手产品,以“多SKU”满足下游厂商在不同场景的需求。此前推出的第一代灵巧手ROhand是一款高灵敏度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ROH-A001型号具备6个主动自由度和5个被动自由度,总共11DOF,在外观和结构设计上,傲意科技选择了最接近人手的尺寸和比例,可覆盖具身机器人领域多个复杂场景的使用。新一代灵巧手ROH-AP001也将于近期推出市场,它将具备触觉、压力等感知能力。

这“只”灵巧手,正在打开一个千亿级前景的广阔市场。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机器人行业正在从单一功能向多场景泛化转型,人型机器人迎来爆发。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预测,2031年人形机器人进入快速起量期,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400亿元。而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灵巧手约占整机成本的25%-30%。

*傲意科技灵巧手在具身机器人领域应用

傲意科技用灵巧手交出了一份资本寒冬中的热答卷:稳定的量产能力、持续的流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当行业还在为平衡成本、参数与性能苦恼时,傲意已经拿出了可以批量生产、成本可控的灵巧手产品。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领域已具备定义行业标准的能力,并将引领行业跑出“中国速度”。


Copyright © 2020 科技见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