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出发前合影
传承仲景薪火,挺膺青春担当。2025年7月4日—1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仲景书院“豫健仲景”本硕博中医药志愿服务团选拔3名中医专家、2名带队老师、10名研究生和20名本科生组成“青医”续红医社会实践服务队,在中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秦中朋和学工办副主任王超带领下,下设义诊实践队、支教服务队和调研访谈队等3个小分队赴“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县同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医疗义诊、爱心支教、中医市集、红色研学和调研访谈等“五位一体”实践活动,全体志愿者不畏炎炎夏日和高温酷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红医精神,用所学传播中医文化,用仁心守护群众健康,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汲取奋进力量,在“一线的专业课”中坚定中医自信,在“知行的调研课”中赓续红医精神,累计通过健康义诊和中医市集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支教帮扶92名留守儿童,调研访谈29位基层卫生工作者和当地红军后代,直播当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古色建筑并科普中医药文化点赞数超6万次,为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家门口的中医”健康惠民
随队专家代民涛为群众把脉问诊
随队专家孙鸿昌为群众送医入户
开展耳穴贴敷
开展艾灸治疗
“手抻直了,手抻开了,中医针灸太神奇了!”在箭厂河乡卫生院,随队专家车志英、孙鸿昌、代民涛逐一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把脉问诊,并开具中医调理处方,义诊志愿者林圳、韩亚洲、刘辉、罗紫龙、李圣臻、韩文飞、陈欣雨、李韦雅、程愉涵等逐一为他们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并针对性施以针刺、艾灸与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疗法。“老人之前左手不能自由活动,在经针灸治疗后,手可以抻开了!”一位患中风后遗症两年的老年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手指出现细微的自主活动。这一时刻令在场师生、当地群众和患者家属均激动不已,患者家属由衷感叹:“太感谢你们了!”以上感人至深的康复治疗瞬间,将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完美展现。中医专家和学生志愿者们还组成“送医入户”小分队,深入箭厂河乡方湾村和郭家河乡入户上门义诊,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慢性病患者和红军后代等提供健康评估、用药指导和特色诊疗,送去暖心医疗服务。为发挥传帮带优势,把优质医疗技术留在老区基层医疗机构,随队专家和研究生韩亚洲以“简易针灸方法学与用”为题为箭厂河乡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中医基础理论和适宜技术培训,详细讲解了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及其临床适用范围,相应穴位的进针方法与角度要求、针刺注意事项和晕针的应急处理等,并就如何提升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水平给予了实用性建议,切实将省级优质医疗服务和中医药技术送到基层一线。
“大手关爱小手”杏林支教
开展积木游戏指导
美术作品成果展示
美术作品成果展示
开展团体游戏
开展急救知识科普
小朋友练习手势舞
开展中医知识科普
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支教成果汇报展示
“老师,明天你们还会来吗?”“老师,您辛苦了,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老师,我要会向你们学习,将来也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在箭厂河乡三留守服务中心,服务队师生对92名留守儿童开展中医文化科普、中药启蒙辨识、文化艺术启蒙、安全急救培训、素质拓展训练、团队协作互动、非遗手工实践和通识课程科普等支教活动。带队老师王超以“杏林筑梦 美育赋能”为题,以书法艺术为载体,从艺术的角度引导小朋友认识中医药文化;支教小分队队长秦富豪以“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密码”为主题,通过生动讲解立春时节如何养阳、夏至如何护心秋分如何润肺等节气养生智慧,引导小朋友们领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哲学;以“不被定义的风”为题,通过诗歌等形式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未来并勇于追梦。支教志愿者张悦然、孙晓轩、张云飞以“有你就幸福”为题,示教练习充满爱意的手势舞,小朋友们踊跃模仿,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清脆笑声与轻快的背景音乐交织在一起。支教志愿者张琪、韩昕岐、陈霏筠以“扭扭棒手工制作”“艾草锤手工制作”“香囊手工制作”为题,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扭扭棒、艾草锤和香囊的制作方法,小朋友们纷纷手工制作完成象征“事事如意”的扭扭棒“柿子”挂件,并学习掌握了柿霜润肺、柿蒂止呕等药用价值;通过填充艾绒、缠绕棉绳等步骤,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出具有驱寒除湿功效的养生锤,深刻体会到“一锤一揉皆学问”的劳动实践精髓;通过研磨艾草、薄荷等中药材,小朋友们踊跃制作中药香囊,“沉浸式”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与魅力。支教志愿者李雨菲以“有趣的中医故事”为题,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病入膏肓”和“杏林春暖”等中医小故事;支教志愿者程愉涵以“中药辨识小课堂”为题进行科普,结合中药标本贴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当归、丁香、薄荷、吴茱萸和熟地黄等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引导小朋友们“沉浸式”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奥妙;支教志愿者刘辉以“常见病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为题,以常见疼痛和慢性病为切入点,细致讲解了中医“六总穴歌”和内关、足三里、合谷等穴位的简易定位、操作要求及临床应用;支教志愿者罗紫龙以“心肺复苏术实操培训”为题,从心肺复苏术的适用范围、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点、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如何判断复苏效果和心肺复苏操作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结合具体演示,对小朋友们及其家长进行了急救技能培训。支教志愿者卢杰珂、任志敏、杨云鹤以“‘养生功法,强身健体’八段锦”为题,逐一讲解示范了中医传统健身功法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8个招式,带领小朋友们在寓教于乐中学练八段锦,在中医功法练习中感悟“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中医养生智慧。服务队还联合箭厂河乡人民政府举行了支教成果汇报展示暨结业表彰仪式,为92名留守儿童逐一颁发了结业荣誉证书并赠送发放了崭新的考试文具套装。
“中医文化市集”体验“国潮”
现场演示制作中药大山楂丸
中药茶饮摊位
直播当地红色文化并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
中医文化市集参与师生合影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田铺乡田铺大塆广场,服务队师生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中医文化市集活动,设置药膳茶饮、古韵香囊、中医文创、非遗手工、本草绿植、方药辨识、健康义诊、针灸推拿、中医科普、中医功法、血压测量等摊位,吸引众多游客和群众纷至沓来。药膳茶饮区,酸梅汤、菊花枸杞茶、山药黑芝麻饼干、陈皮芝麻丸、八珍糕、地黄饼干等养生茶饮和滋补药膳一应俱全;古韵香囊区,手工制作的香囊散发着艾草、薄荷等药材的芬芳,既外形美观又兼具驱蚊安神之效;中医文创区展示中药耳环、中药手串、文创小熊、艾草膏、艾灸垫、艾草锤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产品,让传统中医药智慧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非遗手工区,志愿者们现场演示中药大山楂丸等手工制作工艺;本草绿植摊位前,藿香、薄荷、紫苏、桔梗、迷迭香等药用植物郁郁葱葱。方药辨识区展示赤芍、白芍、牡丹皮、生首乌、决明子、当归、艾叶、藿香、熟地等中药材饮片和“小柴胡汤”“桂附理中汤”“逍遥散”“生脉饮”“桂枝汤”等方剂标本;血压测量和中医科普服务台前,多名群众在此排队测量血压、辨识体质,并得到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头晕失眠等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夏季养生食疗及运动建议。中医义诊台前,随队专家代民涛和孙鸿昌耐心为群众把脉问诊,开具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针灸推拿体验区,志愿者罗紫龙和韩文飞等逐一为有需要的群众按摩颈肩或艾灸足三里,现场多位中老年居民的颈肩腰腿疼等不适得到了有效缓解。一位前来体验的大姐笑着说:“孩子上午一直闹着说肚子疼,今天体验完艾灸和推拿后,短短十几分钟就不闹也不哭了,中医真的太神奇了。”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市集尾声的中医功法八段锦展演同样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欢迎,服务队师生整齐划一、刚柔并济的动作吸引多名居民现场跟练,“没想到在村里还能免费体验推拿艾灸、品尝药膳茶饮、练习传统功法、接受专家义诊,太有意义了,你们是真正的‘三下乡’。”一名当地居民欣喜地竖起大拇指说。
“行走的思政课”汲取力量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开展主题党日暨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师生详细查看相关史料图片,听取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沉浸式感悟红二十五军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服务队师生深入回顾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28年红旗不倒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在讲解员和随队思政课教师张梦露的介绍下,师生结合历史实物、影像图片和文字史料,重温了大别山军民28年浴血抗战的壮阔史诗。在主展馆大厅,师生不时驻足观看相关文物图片,详细了解鄂豫皖苏区形成、首府建立、重组红军、红旗不倒、将军摇篮等红色历史,深刻感受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28年的壮阔诗篇。在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序厅、元帅厅、大将厅、上将厅等专题展厅,全面回顾了349位曾在鄂豫皖苏区战斗和工作过的将帅们的卓越功勋和光辉事迹。参观结束后,全体师生党员在张梦露老师的带领下,于主展馆大厅开展主题党日暨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言激荡回响,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与致敬,更是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庄严承诺。
向红田惨案革命先烈默哀
在列宁小学旧址聆听专题党课
在红田惨案和列宁小学旧址,服务队师生与该校骨伤学院师生联合开展红色研学和主题党日活动。“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后,累计有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块不足三十平方米的稻田里被害。他们当中有75岁的普通百姓,还有年仅16岁的儿童团员。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在这块稻田里种过庄稼。”箭厂河乡干部吴建介绍,这块“红田”见证着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记录了革命者英勇无畏的气节。在“红田”纪念广场,师生共同回顾共产党员程儒香“只要我不死,就要闹革命”的英勇事迹,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勇往向前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在列宁小学旧址,师生深入了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吴焕先,将位于吴氏宗祠的私塾改造为箭厂河中山小学(后来改名为箭厂河列宁小学),启蒙群众思想,普及小学教育,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事迹,并聆听了年仅16岁的女共产党员肖国清为掩护群众撤离而不幸牺牲的壮烈故事。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和平盛世是无数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弘扬大别山精神和红医精神,以实际行动为中医药现代化和革命老区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知信行调研课”强化使命
访谈红医后代
访谈红军后代
传承红医精神,挺膺青春担当。服务队师生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28年红旗不倒的中医药贡献及红医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开展调研,先后赴箭厂河乡肖家湾村、李家河村、方湾村和郭家河乡走访29位红军后代和老中医,调研了解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旧址相关历史,挖掘记录战时中医药治病救人事迹并得知了革命战争时期的3种常见中药验方和多名“红医”人物,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医精神。
访谈84岁的红军后代、“中国好人”张爱华老人
“我要守在这儿,守100年!我不在了,还有孩子,还有孙子。”在郭家河乡潘湾,服务队师生专程为84岁的老党员张爱华及其老伴健康诊疗,并聆听其讲述专题党课。在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后,张爱华对服务队师生一行专程为其义诊表示感谢,对中医药的疗效十分认可。“中医药是一项很重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张爱华情不自禁地说,“希望更多的中医药大学生走向基层,走进老区,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张爱华还寄语广大青年大学生:“青年是祖国的栋梁之材,要多学本领,向高处攀登,学好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参观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参观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合影
实践期间,师生还走进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羚锐百亿膏剂项目生产基地、中药材智能提取车间和“羚锐之路”展厅,学习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中药提取过程自动化、贴膏剂药品制造过程全程自动化控制、产品包装线自动化、立体数控自动化和物流仓储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了解到企业立足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基层乡村振兴所作的杰出贡献,进一步坚定了中医药专业自信,强化了担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服务队师生在住宿地新县列宁小学合影
学思践悟出真知,知行合“医”担使命。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青医”续红医服务队师生承红医薪火,履大别山川,银针解病痛,支教暖童心,问切听脉息,红星铸医魂,更加坚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把实验做到田野间,把所学用到一线中”的信念和决心,纷纷表示将自觉担负起弘扬和传承大别山精神和红医精神的责任和使命,在推进乡村振兴、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以“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文/图:河南中医药大学 秦中朋)
-
519 互联网
-
380 互联网
-
413 互联网
-
308 新华网
-
468 互联网
-
217 互联网
-
377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