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实践团在太原、榆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95 [ 互联网 ]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兴文逐梦 石子担当”社会实践团队在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榆林市开展晋剧文化专题社会实践,以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传统与创新,交出了一份多维共建的文化振兴答卷。

探寻晋剧传承守正与创新

实践团走访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产业园区等20余处文化场所,深入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级演员冀萍,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有“晋剧舞台上活关公”美称的武凌云等20余位晋剧名家。团队系统学习了晋剧基础板式,从“唱念做打”的技法到“手眼身法步”的韵律,团队成员在名家的言传身教、手把手示范中,深刻理解了晋剧艺术的精妙与传承的严谨。

在山西省青少年戏剧科普基地、小井峪文化园景区等地,团队分别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巡视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李荣钢、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团圆共话戏剧发展,助力晋剧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工作推进。

让晋剧传承浸润革命精神

实践团通过探访山西烽火抗战博物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等20余处红色教育基地,挖掘文艺兵在抗战时期以戏曲形式宣传革命、凝聚斗志的历史事迹,将红色教育融入文化传承,提炼红色文艺精神内核,策划晋剧文化微团课,为晋剧文化注入深厚的红色基因。

团队成员表示:“红色精神与晋剧艺术的结合,能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使晋剧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

让晋剧文化走进田间地头

实践团带着晋剧艺术走进榆林市青云镇、牛家梁镇等乡村基层,开展“文化进万家”惠民展演。他们将经典晋剧选段、时代旋律搬上乡村舞台,线上线下惠及近千村民。演出过程中巧妙穿插对晋剧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的讲解,让乡亲们不仅能“看热闹”,更能“懂门道”,真正“读懂”文化。

结合榆林能源产业优势,团队与当地10余家能源企业合作,举办“戏曲精神与企业发展”座谈会,探讨借助能源企业的传播渠道、资源优势,拓宽晋剧的受众群体,实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用青年视角激活晋剧活力

实践团以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表达边界,让晋剧文化更贴近年轻群体。团队原创歌曲《再唱》,以黄河为线索,回溯黄河岸边军民抗战历史、呼应抗战胜利80周年、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风貌。歌曲经专业音乐人和晋剧艺术家指导润色,上线首日播放累计超1000次。

在与名家对话中汲取创新智慧,在乡村实践中打磨传播方式,在原创作品中释放青年能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子们用行动证明,青年视角正让晋剧文化在历史根脉与时代土壤中生长出更繁茂的“新枝”,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青春动能。(马锴 霍嘉宇 刘思航)


Copyright © 2020 科技见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