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蠡口肉串主理人朱婉臻:从小摊到全国累计签约超200家店,一串肉串的苏州情缘
111 [ 互联网 ]

从银行白领到炸串品牌掌舵人,朱婉臻用十年时间,将一代苏州人的童年味道打造成备受瞩目的本土小吃品牌。夏日的午后,在蠡口肉串门店,我们见到了刚刚巡店回来的朱婉臻。这位90后女企业家身上依然保留着银行工作时期养成的职业气质,但言谈间已然多了几分餐饮人的烟火气息。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我会从银行辞职,跑来'炸串'。”朱婉臻笑着说,“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留住这份苏州人共同的味道记忆。”

从金融精英到蠡口肉串第二代传承人

朱婉臻与蠡口肉串的缘分始于学生时代。当时在银行工作的她,另一个身份是蠡口肉串创始人的儿媳。“我公公婆婆从90年代就在蠡口小学门口摆摊,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2020年,面对众多希望加盟的顾客,家族开始考虑品牌化发展。原本有着稳定银行工作的朱婉臻,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辞职全身心投入蠡口肉串的经营。“当时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能传承家族手艺,又能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苏州人自己的小吃品牌。”

三十年坚守,成就地道苏州味

蠡口肉串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钱家阿爹和好婆在苏州蠡口实验小学门口经营炸串小吃。1997年,他们正式租下店铺,打出了“蠡口肉串”的招牌。

“最早用的是一辆改装自行车,载着煤球炉子和一口小油锅。”朱婉臻回忆道,“婆婆常说,最开始一天只能卖几十串,但慢慢地,凭借着独特的配料和扎实的用料,生意越来越好。”最让朱婉臻自豪的是,许多老顾客从学生时代吃到现在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光顾。“经常有顾客说,我们的肉串承载了他们童年的记忆,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品质为王,手工制作守住初心

在快餐行业日益工业化的今天,蠡口肉串却依然坚持手工制作的传统。“我们的肉串都是老师傅们一刀一刀切出来,一串一串穿起来的。”朱婉臻说,“虽然这样效率低,但能保证肉质的口感和品质。”为了保证口味统一,蠡口肉串建立了中央厨房,所有配料统一配制、统一配送。“我们的秘制调料配方至今仍然由公公亲自把控,这是蠡口肉串的灵魂。”

目前,蠡口肉串尽在苏州已拥有50余家门店,年销售肉串超过200万串。但朱婉臻表示:“扩张不是目的,留住这份苏州味道才是根本。”

小吃大市场:2025年规模将超万亿

相关数据显示,小吃快餐赛道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2024年我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2025年预计将增长至1.08万亿元,同比增长7.5%。“小吃行业正在经历消费升级。”朱婉臻分析道,“消费者不仅要吃好吃饱,更追求品质、健康和文化内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蠡口肉串选择了深耕区域、做透本地的策略。“我们不强求全国扩张,而是要先在苏州做出口碑、做出特色。”朱婉臻说。

品牌展望:让苏州味道走向更远

对于未来发展,朱婉臻有着清晰的规划。“短期目标是在苏州及周边城市开设更多门店,让更多人都能品尝到地道的蠡口肉串。”朱婉臻表示,“中长期来说,我们希望将蠡口肉串打造成苏州的美食名片之一。”

今年6月,蠡口肉串赞助了苏超联赛,这是品牌走向更广阔舞台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支持本土体育事业,让更多人了解蠡口肉串,了解苏州美食文化。”

在朱婉臻看来,小吃品类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消费升级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本土小吃品牌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我们相信,用心做好产品,用情讲好故事,中国小吃一定能走得更远。”

采访结束时,正值放学时间,店里来了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肉串的样子,朱婉臻笑着说:“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所在。”

从路边小摊到全国累计签约超200家连锁店,从街边小吃到赞助省级体育赛事,蠡口肉串的成长历程,正是中国小吃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朱婉臻看来,做好一串肉串,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未来,我们希望让蠡口肉串成为苏州的美食名片,让更多人通过这串小小的肉串,了解苏州、爱上苏州。”朱婉臻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Copyright © 2020 科技见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