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路径探索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全国教育大会如同一盏明灯,为高校思政课育人探索照亮前行的道路。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思政课则是落实这一历史使命的主渠道、主阵地。故而,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有力引领下,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的育人路径,既是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积极践行,更是高校促进思政课创新变革的关键举措,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起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领悟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筑牢高校思政课育人主阵地
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在青年学生灵魂塑造与价值导向确立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全国教育大会着重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需具备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而将思政引领力置于“六力”之首,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领域的重要引领作用。高校思政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核心课程架构,乃是强化思政引领力的关键路径与核心堡垒。一要立足于理念层面,筑牢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大力推进思政课建设向内涵式发展路径稳健迈进,这是切实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进思政引领效能、加速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的核心环节与关键要点。二要立足于学生层面,激活高校思政课堂内在驱动力。高校可以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疑难与兴趣聚焦点进行探究,并依循校园热点议题研讨、情境模拟等形式,提升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参与程度,促使高校思政课堂切实转化为学生成长进程中的“思想源泉地”。三要立足于社会层面,强化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建设,构建多元思政育人格局。深度整合高校思政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资源,积极拓展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以此稳固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确保思政教育全面覆盖、协同推进、系统发力,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价值与育人效能最大化。基于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深刻领会与把握,全力筑牢高校思政课堂育人核心阵地,使其在新时代教育格局中能够绽放出更高校思政课堂的育人效能与思想内涵。
领悟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赋能高校思政教师育人担当
高校思政教师是传播思想政治理念、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力量。全国教育大会着重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需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高校思政教师明确了方向与使命。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引下,高校思政教师需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担当与使命,积极发挥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力量。一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家精神的激励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当以更高的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刻铭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感染学生,矢志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学习榜样。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不仅要传授思政理论知识,更要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巧妙而深入地融入学生内心世界,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夯实育人担当之基。另一方面,“知而能行,学以践行”。高校思政教师绝非仅停留于自我提升的意识层面,更需具备付诸实践的决心,必须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培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精准地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动态。因此,在巩固教育强国根基的征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响应号召,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融入育人实践,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与实效性,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以务实的教学能力助力育人担当。高校思政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育人担当,为建设教育强国宏伟目标的达成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时代新人。
领悟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高校思政课育人内容
高校思政课内容是激活思政教育活力,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引擎。在全国教育大会的引领下,高校思政课应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的举措,融入大会精神与时代精神,不断优化与完善育人路径。一高校思政课需融入家国情怀。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影响下,高校思政课堂应积极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让高校学子在学习思政教育之余,建立勇担民族复兴之大任的意识。高校思政课不仅可以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当代英模的奉献精神,还可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滋养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从而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与文明素养,使其即使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也能坚守道德底线,弘扬正气清风。二高校思政课需融入实践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堂内容重塑的关键维度。高校思政课不应只拘泥于理论说教,而应积极引入鲜活的社会实践案例,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调研考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断激发创新思维的同时,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一名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三高思政课堂还需与新时代紧密相连。高校思政课应紧密贴合时代发展规律,将新科技、新思潮、新动态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增强自身的时代适应性与竞争力,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筑牢根基。高校应深刻领悟并积极践行大会精神,不断完善和优化思政课堂育人内容,助力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与创新发展。
领悟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
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新平台,是连接理论与现实、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桥梁。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论述,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平台的拓展提供了重要指引,高校应积极领悟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多维度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模式。一要利用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平台。高校应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通过实地讲解、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实现思政课堂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结合。二要利用社会服务,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平台。高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等,使学生能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实现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三要利用线上资源,建立网络思政实践平台。高校应积极创建思政教育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定期推送思政教育内容,如时政热点解读、先进人物事迹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思政教育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实现思政课堂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四要利用校园文化,建立思政文化实践平台。高校应积极举办思政文化节,开展一系列有关思政教育的活动,如思政话剧表演等,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现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实现思政课堂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拓展高校思政课育人平台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滋养下成长为有担当、有情怀、有信念的时代新人,也为高校思政课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高校思政课育人工作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要的主阵地作用。在高校思政课育人路径的探索中,应不断赋能高校思政教师育人担当,不断完善高校思政课育人内容,并积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拓展思政课育人平台,使高校思政教育课能够全方位的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推进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基于此,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路径探索需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务实作风奋力向上、砥砺前行,为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培养时代新人。(作者:陈吉鄂 吴嘉琦,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363 互联网
-
385 互联网
-
100 互联网
-
249 互联网
-
351 IT运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