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在国家政策和以“管资本”为核心改革导向的推动下全面深化。2023年,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我国高质量高起点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控集团”)成立之时适逢国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自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区别于传统国企,聚焦资本运营和产业投资,主要从事投资管理、资产运营、股权管理及资本运作、基金管理等业务,其产融结合发展经验揭示了“价值共创”对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业化转型,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明确价值主张,实施价值共创决策行为
海控集团实施价值共创策略和行为进行资源的互动、调整、平衡以获取共创价值。在体制融合、场景创新、锚定特色的价值主张驱动下,一方面通过有效的风险掌控能力、资源连接中枢、协同耦合能力和广获拥趸等实现资源获取,另一方面通过前瞻性认知、筑巢式产业整合、多元靶向投入和义利兼顾等决策行为向外输出资源,并在资源获取和输出的平衡互动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价值协同创造。
立足服务属地城市发展战略,海控集团积极处理好国有体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关系,发挥国有体制资本优势和市场机制灵活高效优势做大做强,聚焦资本运营和产业投资,打造“金融服务产业、新兴科技产业、海洋文旅与高端服务产业”三大产业集群,通过平台支撑资源链接、资本带动立体招商等决策行为,实施资源连接中枢的价值共创决策行为机制。构建“金融服务+园区开发+产业投资”商业模式,通过提升资源集中度、推动资源协同等行为,实施协同耦合能力的价值共创过程机制。
产业发展:前瞻性认知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提前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围绕属地优势产业和发展需求,以“投大投优质”与“投小投新兴”的双轮驱动投资模式,锚定自身独特性和增强辨识度,从而清晰传递价值主张。通过战略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聚焦文旅大健康、新材料、现代金融和其他新兴板块四大业务,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半导体、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文旅康养五大产业链,提前布局氢能、光伏等绿色低碳产业,以高效绿色金融服务促“绿”生“金”。通过加强研判实时监控、积极融资降低成本提高对项目的风险掌控能力,通过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义利兼顾决策行为机制,在获取收益、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勇于承担国企社会责任。
运营前置主导战略落实。以竹岔岛及南屯项目为抓手,深刻落实属地全域文旅发展战略,通过运营前置思维,高水平启动山海岛滩旅游规划设计。升级资源价值并创新资源利用场景,以战略运营视角主导山海岛滩旅游规划设计,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建设世界级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化文旅产品体系的“塔尖”产品,提升海岛旅游品质,推动属地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产业集聚:筑巢式产业整合推动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
以园区开发打造“摇篮”承载企业落地。按照“抓强增量、优化存量、产融结合、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高品质产业园区,推动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发展,“筑巢引凤”的同时引导产业落地,为实体产业孵化运营提供空间载体。通过上下游资源和信息流的协同整合、孕育产业链上企业发展,优化整体资源配置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打造生态系统
强链、补链吸引资源积聚。采用“以投促引、引育一体”的招商模式,依托“直接投资+基金群投资”,战略布局新兴科技产业,重点打造精耕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半导体两条千亿级产业链。通过战略投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放大资源和资产价值,以产业运营拓宽资本运作的基础和空间,整合、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聚集,推动产业聚链成势,从而推动海洋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撑:金融服务支撑多元化产业投资
多元化投资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属地重点产业链,通过多元靶向投入,采取分散化、有针对性的投资方式,实现多元化投资助力、针对性资源投放。采用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等现代金融手段为京东方、芯恩半导体、华大智造、明月海藻、康普瑞斯等47家链主企业中的10家深度赋能。关注芯屏产业发展难题,以“资本+”模式开展产业链立体招商;立足海洋特色优势,助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聚焦生命健康领域,深耕生物医药产业,为西海岸新区打造培育五大核心产业链。
金融服务支撑产业投资生态体系。实施“金融牌照优先”战略,开展基金投资、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类金融业务,广获拥趸的价值共创过程机制通过赢得投资市场高度认可,构建了以金融服务支撑产业投资的生态体系。成立投控(金控)公司、基金公司、保理公司、科创公司、供应链公司,参与融资再担保公司等,布局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类金融业务领域,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深化改革方向: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坚持“引导性”与“市场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创新资本形成中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在市场不成熟时培养市场、建设市场,在市场成熟时退出市场,转入新的创新赛道,与成长型、科技型、财源型企业实现合作共赢。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中,采用出资设立不同类型的基金模式,吸引广泛社会资本参与,以期撬动更多资金力量投向目标产业。除了设立基金外,通过市场化的股权流动,推动下属产业整体上市或主业上市,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混合所有制,吸引社会资本。
在强化已有的传统融资能力外,依托进一步开放,探索跨境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断探索包含债券、中期票据、信托计划、产业投资基金、资本证券化等在内的多元融资方式。
对下属产业的管理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值管理、财务管控为重点,充分体现下属产业的自主经营权,实现“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在市值管理方面,对其股权进行增持或减持,提高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流动性,促进国有资产合理估值。在财务管控方面,更多的是体现现代企业治理中确定的股东权利,管理资本收益、确保国有资本安全。
坚持有进有退、阶段性持股的资本运营理念,逐步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整合发展主业,实现国有资产向优势领域聚集,培育主业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对沉淀资产进行统筹盘活,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实现资产向资本的转化,并将资本重新进行战略配置。
(作者陈卓系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MBA中心(青岛)主任、副教授;王素系自然资源部北海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张栋国系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427 互联网
-
470 互联网
-
413 互联网
-
408 厂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