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厨房如蒸笼、油烟弥漫难消散、老人弯腰洗碗不便……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微小的居住烦恼,真实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当前,随着“好房子”建设进入全面落地之年,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正经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了住宅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涉及新房层高、电梯配套、隔音降噪、无障碍设施、消防安全、适老化改造等多个方面。
政策引领下,多地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好房子”建设标准,加速政企联动,探索并发布了一系列旨在提升住宅品质的营造体系和标准规范,加速开展“好房子”建设工作。
在此过程中,行业创新也正从“设计师导向”更多地向“用户导向”转变,将普遍的“通用要求”深化为更具针对性的属地化解决方案。据介绍,中建集团在住建部指导下发布了中国建筑“好房子”营造体系,进一步明确住宅品质的系统化建设方向。中海作为体系内重要成员,率先推出“中海好房子 Livng OS 系统”,聚焦4S安全、5C舒适、3G绿色、4I智慧“四大特征,致力于把国家标准转化为老百姓可知可感的居住体验。
走进西北首个中海“好房子”——中海·锦业拾光项目的样板间,针对西安当地重油烟、高温等厨房痛点,项目联合方太集团,采用了集成烹饪中心和集成净洗中心。例如,通过以超薄低吸设计源头拦截油烟,破解“做饭如蒸桑拿”的长期困扰。在空间利用上,通过水槽与洗碗机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操作动线优化和约85%的空间利用率。
中海・锦业拾光厨房通过优化布局与引入智能化厨电,改善居民生活痛点
“老人不用弯腰,年轻人不用来回跑,厨房真正变成了享受烹饪的地方。”中海地产西安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作为西北首个中海“好房子”,项目依托3万余户住房痛点数据,结合西安本地5万户业主反馈,精准提炼出“厨房高温重油烟、多代居设施适配弱、智能设备联动不足”等高频问题,将规范的“通用要求”转化为“一地一策”的属地化精准解决方案。
当前,居住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正成为“好房子”建设的重要维度。针对一些新型住宅形态可能带来的新问题,行业开始注重通过技术手段和前瞻性设计予以防范,例如,加强特定区域的安全监测、提升绿化维护便利性等。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将家庭内的安防设备、社区门禁、公共区域监控等进行智能联动,构建主动、无感的安防体系。
行业分析认为,“好房子”建设变革体现在对每一个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系统性优化。随着政策引领的持续深入和产业协同的有效整合,住宅正从“钢筋水泥的盒子”向能感知、会思考、可响应的“智慧生命体”演进。
-
454 互联网
-
653 互联网
-
1403 互联网
-
540 CTI论坛
-
388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