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大学 “泛亚铁路调研组” 长期聚焦跨国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影响。在2023年至2025年,团队以“实地扎根 + 动态跟踪”模式开展系统调研,足迹覆盖中老泰铁路、中越铁路及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关键节点城市,通过深度访谈政府部门、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及外国客商等多元主体,融合历史纵深与现实需求,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与地方实践痛点,构建起 “战略研究—政策转化—实践应用”的全链条智库研究模式。
(调研组在磨憨铁路智慧口岸)
丝路新章:跨国铁路的百年嬗变与现实挑战
作为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枢纽要地,云南承载着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的关键使命,而泛亚铁路正是 “一带一路” 国际陆海联运体系的核心战略支点。它不仅是跨境要素流动的“经济动脉”,更肩负着重塑地缘经济格局的重要使命。尽管通道价值显著,但沿线国家仍面临“硬联通”通而不畅;“软联通”标准不统一、机制不协调;贸易网络覆盖较小、产业集聚效应待释放等现实挑战。基于此,云南大学 “泛亚铁路调研组” 开启针对性“破局”研究:通过收集跨越国界、涵盖多视角的一手资料,挖掘鲜活实践案例,在厘清跨国铁路联通潜能、精准识别跨境协作堵点、科学评估经济辐射效应等方面,积累了扎实的数据支撑与实证依据,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调研组一行在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
智库赋能:从学术成果到政策落地的 “转化密码”
调研工作以项目为牵引,团队学生牵头承担 23 项厅级、校级跨国铁路科创项目,形成“研用结合”的良性循环。自 2023 年 9 月以来,研究成果持续落地: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7 篇,取得相关软件著作权 4 项,决策咨询报告获全国政协、民建中央、民进中央、云南省政府、省政协、省社科成果要报等采纳53篇,其中21篇获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批示,直接推动 3 项相关政府政策出台,实现“学术研究”到“政策落地”的精准转化。
(调研组深入中国河口口岸)
铁轨贯古今:续写丝路 “美美与共” 新篇章
云南大学“泛亚铁路调研组”始终坚守“科研报国”初心,青年学子以科研创新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使命,将学术智慧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宏伟实践。面向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跨国通道建设领域,为这条承载千年丝路记忆与新时代发展愿景的经济走廊提质增效、注入动能。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筑牢根基,输出可复制的制度创新实践样本,更贡献普惠性的共享发展解决方案;最终在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荣光之上,续写“美美与共、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篇章。
(调研组一行在磨憨站货运海关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
-
113 互联网
-
398 互联网
-
437 互联网
-
342 互联网
-
457 互联网
-
198 互联网